- 杨玲;谭志雄;
科技创新走廊是区域协同创新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是“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突破点。文章立足成渝地区科技创新的现实困境,按照“双核引领—协同创新—系统优化”三位一体构建思路,从目标、主体、要素、分工、权责“五大协同”机制出发,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构建路径。拓展科技创新走廊发展新空间、促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宽领域深层次开放合作模式、创新政策组合机制是加快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走廊的应有之策。
2025年04期 No.399 3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 段龙龙;王瑞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布局在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创新高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研究较为忽视西部地区协同创新机制的研究。本文基于2015—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4个行政区域联合发文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深入考察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在2015—2024十年间网络密度得到显著提升,平均路径长度缩短,网络中心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规律且聚类系数维持稳定,已形成“高密度—短路径—适度集聚”创新网络结构;在创新效率方面,区域整体呈现“先有效后失效”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网络密度与区域创新效率为正相关关系,网络中心势与平均路径长度则与创新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最后本文立足优化区域协同创新效率的视角提出了改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的对策建议。
2025年04期 No.399 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 王巡华;向洪讯;杜美臻;
西部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生态和旅游三维协调发展是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路径。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文化、生态和旅游三维评估指标体系,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同时基于2012年至2021年西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测度其三维耦合协调水平。结果显示:(1)从各维度综合发展水平来看,文化、生态和旅游综合发展水平整体都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旅游综合发展水平波动更为明显;(2)从耦合协调结果来看,总体呈稳步上升趋势,并在2019年达到优质协调水平;(3)从区域比较来看,各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研究认为,新时代西部地区要始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生态为优先,形成大保护格局;以文化为引领,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以旅游为突破,打造大开放格局,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No.399 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