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

区域与城市经济

  • 中国五大城市群市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空演变与障碍因子

    郭郡郡;李金浓;

    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2006—2020年间我国五大国家级城市群的市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探究其时空演变与障碍因子。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五大城市群市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波动提高态势,逐渐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梯度递减格局。空间分布上,大部分城市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为集中,但也存在少数明显领先城市;随着时间推移,五大城市群市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总体差异有所扩大,群际差异是主因。障碍因子分析表明,在准则层,劳动资料方面的障碍最突出,其次为劳动对象,劳动者方面的障碍相对较小;具体到指标层,数字创新水平、人工智能发展、基础创新能力、绿色创新水平、数字产业活力等是制约城市群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鉴于此,可通过强化区域协同、优化人才配置与激励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政策,因地制宜地推动城市群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5年02期 No.397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战略方向与路径选择

    曹雪娟;李星辰;江智林;王野;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国家重要战略部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型能源开发实际,结合宏观政策和技术背景变化,指出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需直面四个层面的挑战,需要从能源供应链、生态链、开发链和价值链入手构建“一体两翼、三新四融”的建设格局,谋划“水风光气火储氢生核热”十能并举的能源开发生态,推动建设具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能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新型能源体系,在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同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期 No.397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农业农村现代化

  • 农业强国视域下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内涵、作用机理与路径

    杨玲玲;刘明辉;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根本目的。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内涵指引,深刻把握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特质。有必要从如何更好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夯实农村物质富裕基础、促进小农现代化和绿色包容发展等方面,剖析以农业强国建设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围绕稳产优供、强竞争力、适度规模经营、可持续性等维度提出实践路径,逐步形成多元供给、农业产业、农业经营、绿色低碳四大体系,探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

    2025年02期 No.397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逻辑机理、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董运来;康旨豪;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应对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急剧变化的能力,增强在面临不确定性时的韧性,推动农业强国建设取得新进展。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必要对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成效进行系统梳理,对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与应用场景进行深度剖析,进一步挖掘我国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存在的大数据应用管理水平偏低、大数据分析与农业生产缺乏深度融合、农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缓慢等短板。从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智慧转型、构建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治理效能和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等方面,提出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应对策略。

    2025年02期 No.397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以村民自建模式开展以工代赈的时代价值、实践探索和优化策略

    吕卓凡;周小娟;

    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具有促进群众增收、减小灾害损失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传统以工代赈模式中由政府部门“一揽到底”的做法可能会对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为更好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四川省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探索形成一系列“向下赋权”的制度体系与工作机制,取得重要成效。未来,应进一步鼓励在重点工程中植入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创新多元合作机制、优化激励机制等,提高以村民自建模式开展以工代赈项目的质效。

    2025年02期 No.397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生态环境与保护

  • 跨界流域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以长江上游川渝“智慧河长”建构为例

    黄万华;肖玉莹;范逢春;

    长江流域数字化治理是破解“统管部门统而不能统,分管部门分而不能分”的关键。基于“技术—制度—理念”的整体性治理分析框架,以长江上游川渝“智慧河长”建构为例,从技术保障、制度支撑、理念塑造三个维度,分析跨界流域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流域治理数字化转型的理论逻辑主要体现为:在技术保障层面,由传统治理技术转向智慧平台构建;在制度变革层面,从“行政单元”分散治理转向“流域单元”整体性治理;在理念层面,从统分模糊治理转向统合精细治理。实现跨界流域治理数字化转型,需要依靠技术赋能、推进智慧水务优化,优化条块权力结构、实现纵横协同治理,深化数字治理理念、形成治理新合力。

    2025年02期 No.397 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西南边境地区生态产品价值的影响机制分析及EKC检验

    谭政;郑可君;张体伟;

    西南边境地区是我国西部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区,对增强我国西部高水平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综合运用遥感影像数据和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方法,对2012—2022年西南边境地区25个县的生态产品价值进行核算并分析,研究发现:(1)西南边境地区生态产品价值与地区经济发展、发展集中度的环境EKC效应未显现,仍需多维度的生态保护政策支撑。(2)发展集中度对生态产品价值有显著降低作用,且降低作用较强,应着力优化地方发展格局。(3)西南边境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发展集中度影响下,对生态产品价值存在负的调节效应。表明急需激活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多维生态保护修复政策供给至关重要。

    2025年02期 No.397 5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公共经济与管理

  • 西部地区红色数字博物馆建设:优势、意义与路径

    李单晶;任思奇;

    红色数字博物馆具有能打破时空阻隔、超越展陈限制、便于研究开发、降低接待压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又具有能整合红色资源、加强红色资源保护、推动红色资源开发、提升红色资源宣教功能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红色资源丰富,需要在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因此,可以通过逐步建立更广泛的红色资源数据库、打造高质量数字展陈、鼓励民间个人收藏红色文物数字捐赠、探索“展学研游”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建立红色资源数字化规制体系等途径,推动西部地区红色数字博物馆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发展。

    2025年02期 No.397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旅游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袁旭宏;李伊;孙凯;陈为民;

    以2000—2021年A股旅游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内部控制对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旅游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越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通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旅游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表明,东部地区旅游公司、景区类和酒店类公司以及国有旅游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2025年02期 No.397 7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大型体育赛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作用机制与推进路径——以成都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为例

    眭海霞;陈俊江;

    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文化传播力、增强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第三十一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实现了城市功能升级、产业经济发展、精神风貌提振、生态环境优化,更好展示了有活力、有魅力的城市形象,带来了城市文化创新力、传播力、引导力等软实力的整体提升。同时,在办赛能力、办赛模式、文化传播形式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后大运”时期,以大型体育赛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应结合大运会对经济社会产生的正面效应,培育发展文旅体产业,构建体育消费新场景,扩大城市综合影响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2025年02期 No.397 90-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争鸣与探索

  • 生育行为影响女性劳动参与了吗——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

    关爱萍;姚文鑫;郑可心;

    生育政策、生育行为与女性就业的关系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检验生育政策、生育行为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育政策放宽对我国女性劳动参与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生育子女数量与女性劳动供给时间存在倒“U”型关系,当平均子女数量超过1.8个后,女性劳动供给时间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初育年龄对女性劳动参与及女性劳动供给时间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鉴于此,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婚育文化建设、推进性别平等的就业支持体系建设等,以促进女性劳动参与率提升。

    2025年02期 No.397 98-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及推进路径

    崔晓乾;秦之湄;李靖;李晓梅;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科学生产经营决策、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拓展市场空间边界,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也面临产权界定不清、定价体系缺失、安全风险加剧、基础设施分布不均等现实挑战。基于此,从完善数据要素产权制度安排、培育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强化数据要素安全保障、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据要素应用等多个维度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

    2025年02期 No.397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学理化阐释

  • 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出场语境、主体意蕴与实践要求

    陶鸿;胡建;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事业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是对唯物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真理的深刻把握,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事业历史经验的概括提炼,更是面对新时代改革现实难题的主动回应。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鲜明标识了人民在改革事业中的历史主体性,实现了利益主体、实践主体、价值主体和认知主体的多维统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其独有的人民性特质统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安全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多轮驱动、协同发力,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立体式改革新图景。

    2025年02期 No.397 11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中国西部》征稿启事

    <正>中国西部,既是党中央政策倾力支持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华文明多元共生的精神沃土。这里承载着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深切期许,凝结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开放雄心,更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作为扎根西部的学术期刊,《中国西部》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学理创新、回应现实关切”为使命,记录西部变迁,汇聚学术智慧。2025年,本刊将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为核心研究导向,在常规选题基础上,重点推出20个前沿研究方向,力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拓展西部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

    2025年02期 No.397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