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卫;刘震;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飞地园区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将实现跨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为民族地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效载体,助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文章将2015年四川省德阿工业园区、成甘工业园区的设立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1年四川省县域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飞地园区助推四川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飞地园区显著推进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多项识别假定检验和稳健性检验中均保持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飞地园区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财政收入共享效应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研究为飞地园区推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对于加快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2025年03期 No.398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姜力月;
在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视角下,县域城乡文化高质量融合既涉及新发展阶段城乡文化关系的协调,也关系城乡文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再生产。现阶段,受县域城乡文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张力影响,城乡文化面临生产空间“断层”、生活空间“堕距”、生态空间“脱嵌”等困境。基于目标性和过程性“空间正义”原则,应以系统、均等、联动为向度,深化文化生产要素挖掘与产业体系整合,促进文化服务精准供给和空间协同规划,实现文化生态张力纾解及治理优化,以空间重构推进县域城乡文化“三生”空间高质量融合。
2025年03期 No.398 1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周媛;
产业集聚通过要素共享、知识溢出与协同效应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2003—2021年的面板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产业集聚对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及行业异质性。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区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协同集聚效应最为显著;产业集聚对邻近地区科技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行业异质性,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邻近地区科技创新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且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能放大正向溢出效应。鉴于此,应整合资源发挥各地区位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强化区域联动发展,推动产业跨区域合作和创新要素双向流动。
2025年03期 No.398 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